它不在阴暗的地下,也不在戒备森严的基地深处,而是坐落于市府大楼附属建筑的三楼,一个窗明几净、阳光充沛的房间。
面积宽敞,却因陈设简单而显得空旷。
除了标配的办公家具,唯一透着“特殊”气息的,是墙角那台崭新的多功能打印机,以及一台接入更高权限内网的计算机。
王明哲主任——那位总是一丝不苟的特殊人才办公室主任——亲自为他办理了入职。
他将工作证和几本手册递到陈旭面前,语气平和如常:“陈旭同志,欢迎加入。
目前,你是特殊治安署唯一的成员,首接向我汇报。”
他略作停顿,镜片后的目光沉稳:“考虑到‘武装’的特殊性及潜在的社会影响,现阶段我们希望你将重点放在学习和适应上。
非必要,不显化武装。
你的力量,是需要审慎运用的国家资源,我们的核心原则是‘管好,用好’。”
陈旭接过那张微凉的工作证,感受到身份转变的重量。
他点头表示理解。
这种约束并未让他不适,反而觉得合理——能够扰动他人心绪的力量,本就该被严格管束。
最初的几日,平静得近乎单调。
没有突发的任务,没有需要应对的非法武装者。
王主任交给他的第一项工作,是阅读。
几本厚厚的手册,除了《武装管制条例实施细则》和《特殊人才行为规范》,还有一本名为《武装理论基础与情绪场概论》的内部资料。
正是后者,为他真正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。
他几乎整日待在办公室里,埋首于文字之间。
阳光在地板上缓慢移动,房间里只有书页翻动和键盘敲击的细微声响。
通过这些资料,他系统地认识了官方确认的武装体系:破坏系 - ”攻“:正如包克金所展现的,此类武装外显多为武器形态,能扭曲、异化物质,破坏力显著。
其对使用者肉身的首接提升有限,但其特性在于“共鸣”——当使用者的破坏信念获得旁观者的认同与情绪呼应时,那股集体性的狂热能反过来强化使用者自身。
其散逸的情绪场是“狂热与躁动”,极易煽动人群。
保护系 - ”守“:最常见的合法武装之一,外显多为铠甲、护盾等防御形态。
它对肉身的提升极为惊人,资料记载,守护的决心越纯粹坚定,肉身强度与防御力便越超常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强大的体魄在常态下便己具备,武装显化时更多是赋予特定的防御能力,而非再次大幅提升身体基础。
其情绪场偏向“镇静与安抚”,能缓和恐慌,但也可能滋生依赖。
秩序系 - ”执“:陈旭自身所属的类别。
其外显形态常是面具、权杖、披风等象征秩序与权柄的物件。
能力偏向“规则”层面,如压制、束缚、设定界限。
对肉身的提升巨大,且与对“秩序”的恪守程度正相关。
无论常态或显化,都拥有超凡力量,显化后更能形成针对性力场。
其情绪场是“压抑与畏惧”,能有效瓦解对抗意志,维持区域的“肃静”。
此外,资料还提及一个尚在研究阶段、未被完全证实的分类:避世系 - ”隐“:理论存在,极难发现。
推测其觉醒者需具备高度心理成熟度,并在经历某种“成功”后,产生强烈的疏离现世的意愿。
其武装显化极其隐蔽,可能是细微的体表变化。
对肉身提升极小,能力多与“隐蔽”、“遗忘”、“回溯”相关。
有未经证实的记录显示,部分个体或能令事物或人“遗忘”近期经历,甚至暂时回归过去状态。
理论上应存在情绪场,但目前所有手段均无法捕捉。
官方是否成功收编过此类人员,资料语焉不详,仅标注“研究方向”。
末页还提到一个前沿猜想:个体可能并非只能拥有一种武装。
身兼多系,或在同一系内获得复数武装的可能性,正在被积极探索。
这些知识让他对自身、对包克金、对那晚的遭遇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。
他也明白了为何官方对武装者既要用,更要“管”。
每一种武装,都是一种能牵动群体心绪的力量,失控的代价难以想象。
王主任偶尔会来坐坐,不谈具体事务,只是闲聊般问问学习进度,或聊聊社会见闻。
陈旭能感觉到,这既是关心,也是一种不着痕迹的考察——观察他的心性是否稳定,对“秩序”的理解是否与官方期许的方向一致。
陈旭没有急于表现。
他按时上下班,认真研读,整理思绪,甚至开始根据自己的理解,草拟一份《特殊治安官初期工作建议》,内容涉及如何识别不同情绪场、如何在不显化武装的情况下初步判断事件性质等。
他清楚自身力量的特殊,也深知这力量的双刃剑本质。
官方给予他的不仅是一个职位、一份信任,更是一个被观察的平台,一段沉淀的缓冲期。
他并不排斥这样的安排。
在经历了毕业后的迷惘、打工的压抑与零工时期的边缘化后,这种有目的的学习与安静的思考,反而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。
他时常站在办公室的窗前,望着楼下市府大院里有条不紊的车流与人潮。
体内那名为“执”的根基安静沉潜,但它所带来的、对规则与边界的敏锐感知,却让他得以用一种全新的目光,审视着这个井然运转的世界。
力量是工具,而知识,是学会正确挥动工具的第一步。
他正走在这第一步上。
至于下一步何时到来,他并不焦急。
他隐约感到,当真正需要他行动的时刻降临时,他所积淀的一切,都将化为“秩序”最坚实的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