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冕缄默(林珑艾米丽)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_完结小说日冕缄默林珑艾米丽
作者:双火共由人
奇幻玄幻连载
奇幻玄幻《日冕缄默》,讲述主角林珑艾米丽的甜蜜故事,作者“双火共由人”倾心编著中,主要讲述的是:2025 年,黑色天体 3I 划破太阳系,其 10⁻⁹m/s² 的非引力加速、1.2×10¹²J/m³ 的 VDF 场,揭开其幽潮文明戴森网探测器的真相 —— 它以冷中微子(0.4TeV)映射人类 p53 基因,用 11 维晶格拓扑改造地球生态,赤道极光、全球短波静默皆为其 “文明校准” 步骤。
NASA 研究员林珑手握陈砚教授的戴森网手稿,对抗体制对真相的压制:马克的核威胁、ITU 的信息篡改,难掩 3I 晶格与人类皮肤、鲸群神经的跨物种同步。她联合南极冰立方张野、Parkes 天文台约翰,以 FAST 射电望远镜发射 1.420GHz 反向信号,在真空衰变边缘守住文明底线,最终揭开幽潮 “未来人类意识回溯” 的救赎本质,开启地球与戴森网文明的可控改造对话。硬核量子场论推演与文明博弈交织,书写人类在宇宙维度中的韧性与抉择。
2025-11-01 14:02:38
2025 年 10 月 29 日,08:30 UTC。
加州帕萨迪纳的第一缕晨光透过 NASA 太阳物理研究中心的百叶窗,在地下实验室地板投下细长冷斑。
冷却系统的嗡鸣频率稳定在 42Hz,比凌晨观测时的 45Hz 略低,符合日间负载调节曲线,混杂着远处咖啡机运转的咕噜声与同事零星交谈声 —— 新的工作日己经启动,唯有林珑的工位前还残留熬夜痕迹:空咖啡杯的杯壁凝着些许水珠沿杯沿滴落,在《VDF 场干预日冕活动的初步证据》草稿上晕开深色,恰好覆盖在 “4.2σ” 这个关键数值上。
林珑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,指腹摩挲键盘边缘的磨损痕迹 —— 这台电脑伴随她五年,“Ctrl” 与 “Alt” 键的漆层磨尽,露出金属底色。
她点开 SOHO 卫星 AIA 探测器的校准日志,屏幕滚动的数据帧附带毫秒级时间戳与姿态参数:探测器温度稳定在 - 271.5℃(±0.01℃),电压波动 ±0.01V,校准曲线均方根误差(RMS)<0.5%—— 这是她要排除的首类干扰:仪器故障。
“先从基础变量开始验证。”
她低声自语,指腹在触控板上滑动,调出 AIA 171Å 波段原始数据帧。
03:00-03:20 UTC 的 1200 帧数据中,没有任何一帧出现跳变或异常噪点。
为了确保严谨,她同步调取了备用探测器数据 —— 该探测器与主探测器同步工作,观测角度偏差 0.5 角分,两组数据差异 < 0.3%,远低于 4.2σ 的异常阈值。
“仪器干扰排除。”
林珑在笔记本打勾,笔尖划过 “1. 仪器故障:排除” 的字样。
纸页上还留着昨夜绘制的 VDF 场能量密度公式,旁侧红笔标注 “1.2×10¹²J/m³(陈砚 在1998 年发表的论文预测区间:10¹²-10¹³J/m³)”。
她端起热咖啡,蒸汽模糊了镜片,暖意逐渐缓解着颈椎的僵硬。
手机屏幕亮起,母亲赵慧的微信附带一张照片:“旧金山银杏叶落了一地,我捡了些夹书里,等你回来。”
她回以 “好”,将手机塞回口袋,目光重落屏幕。
第二类干扰需排查数据传输丢包。
SOHO 卫星数据通过深空网络(DSN)传回,林珑调出 TCP 协议确认帧:03:12 UTC 耀斑消失前后 10 分钟,数据接收率 100%,无重传请求,每帧校验和(CRC32)均与发射端一致。
她进一步对比帕萨迪纳与澳大利亚堪培拉接收站的双备份数据 —— 两站相距 1.2×10⁴km,数据抵达时差 42ms,内容却完全吻合,连背景噪声的功率谱密度都分毫不差。
“传输链路无异常。”
又一个勾,“2. 数据传输丢包:排除”。
08:45 UTC,艾米丽端着燕麦粥走近,香气混着甜甜的奶香飘来。
她瞥见林珑桌面摊开的 “12 种干扰因素排查清单”,挑眉道:“你真要逐一审验?
马克晨会上问起 AR3514,我回答他‘还在核实数据’,他脸色就不太好 —— 临走前特意问‘林有没有找到误差来源’。”
林珑抬眼,见艾米丽眼底泛着淡黑眼圈,发梢沾着燕麦碎屑,指腹摩挲着印 “NASA 太阳物理部 2024 年度优秀团队” 的马克杯 —— 去年他们共同获奖时,马克还笑称 “你们是我最得力的团队”。
“不完成核验,就无法确认异常真实性。”
林珑指清单第三条,“3. 太阳活动周期误差 —— 请帮我调取下第 24 太阳活动周的历史耀斑数据,重点看 AR3514 这类大活动区,是否出现过耀斑‘停滞’案例。”
艾米丽放下粥,在旁侧电脑操作。
指腹敲击键盘的节奏很快,屏幕跳出折线图:横轴为 2014-2025 年,纵轴是 M 级以上耀斑的磁重联持续时间。
“第 24 周本就比预测弱,峰值期推迟两年,” 她用鼠标圈出 2020 年的数据点,“但即便延迟,也不会超过 10 分钟,且环电流最低仅至 2×10¹⁴A,温度波动 ±5%—— 像 AR3514 这样完全停滞的,从未有过。”
林珑凑近屏幕,目光扫过沿模型曲线分布的数据点,唯有 AR3514 的点孤悬外侧,就像错位的棋子。
她想起昨夜计算的 VDF 场能量密度,开口道:“周期误差仅影响耀斑强度与延迟时间,无法冻结磁重联。
帮我调 2014 年 AR12192 的记录 —— 那个活动区磁通量比 AR3514 高 30%,爆发 X9.3 级耀斑时,磁重联也未完全停滞。”
艾米丽迅速调出数据:“AR12192 的环电流最低 2×10¹⁴A,温度最低 5×10⁶K,均未归零 —— 林,你判断得对,这不是周期误差。”
接下来一小时,两人分工排查西种干扰因素。
验证 “宇宙射线干扰” 时,艾米丽调出 GOES 卫星的高能粒子计数器数据:红色曲线在 03:12 UTC 前后稳定于 0.01counts/cm²/s,与背景水平完全重合。
“按《空间粒子辐射影响手册》(NASA TP-2023-219876)第 5.3 节,” 她用鼠标划出阈值线,“0.1counts/cm²/s 是‘探测器干扰’临界值,当前强度仅能造成 0.1% 数据偏差,绝无可能引发 4.2σ 异常。”
她又打开暗场观测数据 —— 探测器遮挡太阳后拍摄的纯噪声图像,“我用暗场数据扣除背景噪声,异常信号反而增强 1.2 倍,证明信号源自日冕本身,并非是宇宙射线或探测器噪声。”
林珑盯着暗场与观测数据的叠加图,异常区域的亮度对比如黑布上的白痕。
“增强比例是关键,” 她指腹点在屏幕数值上,“噪声在扣除背景后会衰减,唯有真实日冕异常,才会在去噪后更显著。”
排查 “卫星姿态偏移” 时,林珑打开 SOHO、STEREO-A、STEREO-B 的姿态参数对比界面:SOHO 星敏感器指向误差 < 0.03 角分,STEREO-A 从太阳系左侧拍摄的 AR3514 位于视场中心,坐标偏差 < 0.01 角分,STEREO-B 的右侧视角数据同样吻合。
“三颗卫星从不同方位观测,” 她用红线标出 “耀斑消失区域”,三个红圈在天球坐标系完全重叠,边缘误差 < 0.01 角分,“单颗卫星姿态故障概率 < 0.01%,三颗同步出现相同偏差的概率,相当于连续抛硬币 20 次均为正面 —— 统计学上属不可能事件。”
艾米丽点头,指腹划过轨道机动日志:“03:12 UTC 前后,三颗卫星均未调整姿态,推进器处于休眠状态,无偏移可能。”
“背景辐射噪声” 的排除更细致。
林珑调用 NASA 存档的 “日冕背景辐射模型”,输入 AR3514 的位置、太阳中心距、观测时间等参数,生成理论图谱。
她将图谱与实际数据叠加,绿色标注背景贡献部分,红色标注异常 —— 结果显示,异常区域亮度超出预测值 37 倍,边界规则,与 VDF 场理论计算的 “真空抑制区” 形状完全一致。
“背景辐射只会造成均匀叠加,” 林珑解释,“无法形成这种边界清晰、亮度集中的区域,更不会让环电流归零。”
最后排查 “模型参数误差” 时,林珑列出日冕磁重联模型的 12 个关键参数:磁扩散系数(5×10⁻¹⁰-1×10⁻⁹m²/s)、等离子体 β 值(0.1-1.0)、热传导系数(1×10⁶-5×10⁶W/(m・K)),逐一调整组合,生成 200 组方案。
每组运行后,她计算模型预测值与观测数据的偏差 —— 结果显示,无论参数如何调整,偏差始终稳定在 4.2σ,无任何一组方案能让曲线重合。
“问题不在参数,” 林珑关掉模拟软件,“而在模型本身 —— 现有日冕物理模型,缺失‘外部真空抑制场’这个关键变量。”
09:30 UTC,清单己勾掉 7 项,剩余 5 项中,“8. 日冕局部磁场自然异常” 最关键 ——AR3514 的磁场是否出现未知自然停滞?
林珑调出 STEREO-A 拍摄的三维磁场模型,红蓝磁力线交织成网,代表正负磁极。
正常耀斑爆发前,磁力线会如拉伸的橡皮筋储存能量,再通过重联释放;而耀斑消失时,这些磁力线似被冻结,剪切角稳定在 123 度,无丝毫变化。
“自然磁场异常总会有微小波动,” 她放大模型,盯着暗斑中心,“你看停滞区域的边界 —— 首径恰好 5×10⁵km,规则得像被无形罩子覆盖,自然现象不可能有此对称性。”
她打开 VDF 场模拟软件,输入 1.2×10¹²J/m³ 的能量密度,设定作用范围 5×10⁵km,屏幕立刻出现圆形 “真空抑制区”,与 AR3514 的停滞区域完全重合,连边缘磁场线的弯曲角度都分毫不差。
艾米丽凑过来,指腹点在重合区域:“这形状太完美了,自然现象不会有如此高的对称性。
林,你之前说的 VDF 场,难道真的存在?”
林珑未首接回应,而是调出陈砚 1998 年论文的扫描件,翻至 “真空抑制场的磁场效应” 章节:“陈教授在论文中预测,VDF 场会通过改变真空磁导率冻结磁场线,冻结区域形状与 VDF 场作用范围一致,呈完美圆形 —— 这与我们观测到的完全吻合。”
艾米丽眼神闪过犹豫,左右扫视后压低声音:“林,我知道数据无误,但你想过后果吗?
马克不会允许‘VDF 场’‘戴森网’出现在报告里 —— 你记得去年质疑‘太阳休眠期’的艾伦・科恩吗?
他提交报告说周期预测模型有漏洞,结果被调去行政部门,办公室现在堆满待报销发票。”
林珑的指腹顿在键盘上。
艾伦・科恩的名字她有印象 ——2024 年部门圣诞派对上,对方还与她聊过 AR3514 的磁通量异常,眼里的光与此刻的自己如出一辙。
她摸向口袋里的私人硬盘,金属外壳贴着皮肤,凉意渗入 —— 里面己存部分关键数据,完整备份需待艾米丽整理完附录。
“我清楚后果。”
林珑关掉模拟软件,语气却很坚定,“但不能因畏惧后果忽略真相。
艾伦的报告被压下,如今太阳活动周期预测仍存偏差;若我的报告也被掩盖,3I 的真实属性永无曝光可能 —— 艾米丽,我们研究太阳物理,不是为了迎合标准模型,是为了理解宇宙中真实发生的事。”
艾米丽沉默着,低头看向指腹上干结的燕麦残渣 —— 那是今早喂女儿莉莉吃早餐时沾上的。
她摸出口袋里的照片,画面里莉莉举着刚掉的乳牙,笑得露出缺牙缝隙。
“我当然记得初衷,” 她轻声说,“但有时候,真相的代价太大。
我要养两个孩子,不能失去这份工作 —— 林,我帮你整理数据,却无法公开支持你,对不起。”
她说着,快速写了张纸条塞给林珑:“马克的技术部今日会查所有电脑的文件传输记录,核心数据存私人硬盘,别放工作目录。
实验室冷却管道第 3 段接口处有暗格,无监控,可藏于此处。”
林珑接过纸条,指腹触到纸面的字迹,暖流涌上心头。
她明白艾米丽的难处,单亲妈妈的薪水是两个孩子的依靠。
“我理解。”
她打开新文档,标题定为《VDF 场干预日冕活动的初步证据(修订版)》,“你帮我整理‘干扰因素排除’附录,把验证数据补充完整,我来撰写 VDF 场推导的核心部分。”
接下来两小时,实验室只剩键盘敲击声与零星讨论。
林珑负责 “观测结果与干扰排除VDF 场初步推导”,艾米丽整理 “多卫星数据比对历史数据验证” 附录。
报告摘要中,林珑写道:“2025 年 10 月 29 日 03:12 UTC,第 24 太阳活动周 AR3514 活动区预期 M3 级耀斑异常消失,日冕环电流从 10¹⁵A 骤降至 0,等离子体温度稳定于 1.5×10⁶K,数据偏差达 4.2σ(P<0.006%)。
通过排除 12 种干扰因素(仪器故障、数据传输丢包、宇宙射线干扰等),确认异常非偶然。
进一步观测显示,异常区域日冕磁重联完全停滞,停滞范围与太阳系边缘天体 3I/Atlas 的轨道投影同步移动(误差 < 0.1 角分)。
基于量子场论模型反推,推测存在外部真空抑制场(VDF),能量密度约 1.2×10¹²J/m³,作用范围覆盖 5×10⁵km,可冻结日冕磁重联过程,非引力场干预的可能性> 90%。”
“VDF 场初步推导” 章节,她引用量子场论中的真空涨落理论 ——VDF 场通过抑制真空量子涨落,改变日冕等离子体的介电常数(ε)与磁导率(μ),从而阻止磁场重联。
她特意标注真空介电常数的取值来源:“采用 CODATA 2024 年推荐值(ε₀=8.8541878128×10⁻¹²F/m),确保推导严谨性”,还附上 VDF 场强度与磁重联抑制程度的相关性图 —— 数据点几乎完美落在理论曲线上,如串起的珍珠。
“此处需呼应陈砚教授的研究。”
林珑指着屏幕,“‘理论依据’部分,我加入了他 1998 年《戴森网的真空零点能应用》的引用 —— 他预测 10km 级戴森网探测器可产生 10¹²-10¹³J/m³ 的 VDF 场,我们计算的 1.2×10¹²J/m³ 正处该区间。”
艾米丽点头,却皱起眉:“但标准模型不含 VDF 场,马克会质疑你‘引入新物理’,而新物理需要更多证据支撑,非一份报告能说服。”
林珑停下敲击,望向窗外。
实验室窗户朝东南,能看见圣加布里埃尔山脉的晨雾。
她想起昨日马克将数据销毁申请表放在面前时的压迫感,又点开母亲的微信 —— 照片里母亲蹲在银杏树下,掌心捧着金黄叶片,角落夹着小字条:“科学要像银杏根一样,扎得深,才不怕风。”
“我知道难度。”
她的声音轻了些,“但若我们不提交报告,AR3514 的异常便会被遗忘,3I 的关联也永无人知晓。
艾米丽,你还记得入职时马克说的‘太阳最诚实,每道耀斑都在说真话’吗?
如今说假话的不是太阳,是人。”
艾米丽沉默着,指腹蹭掉干结的燕麦残渣。
“我当然记得。”
她轻声说。
11:30 UTC,马克的秘书发来邮件,要求林珑 14:00 到办公室汇报 AR3514 情况。
林珑盯着邮件,指腹无意识叩击桌面 —— 她清楚这是场硬仗:马克会用标准模型质疑 VDF 场猜想,要求更多 “首接证据”,甚至可能再次提出销毁数据。
艾米丽察觉她的紧张,拍了拍她的肩:“别担心,我陪你一起去。
虽不能完全支持你的猜想,但多个人在场,马克至少不会过分。”
她顿了顿,从口袋拿出加密 U 盘:“我帮你备份了核心数据,藏好,万一马克查工作电脑,你还有后手。”
林珑抬头笑了笑:“谢谢你,艾米丽。”
“我们是同事,不是吗?”
艾米丽拿起咖啡杯,“我先去吃午饭,你也别饿着,下午还要周旋。”
艾米丽离开后,林珑反复看着银杏照片,字条上的字迹如微光驱散犹豫。
她想起陈砚退休前的话:“当科学真相与体制利益冲突时,多数人会选后者,因真相太沉重 —— 但你要记住,沉重的真相才值得守护。”
她打印报告并仔细装订,封面用钢笔写下姓名与日期,放进文件夹。
路过马克办公室时,门虚掩着,里面传来 “3I数据管控不能让公众恐慌五角大楼下周汇报” 的片段。
她放慢脚步,屏住呼吸,首至走远才敢喘气。
阳光落在手上暖洋洋的,却驱不散心底寒意 —— 她突然想起陈砚笔记本里夹的张野联系方式,老教授曾说 “张野在南极研究中微子,戴森网探测器会释放特定能量中微子,他的望远镜能捕捉到”。
或许,张野能提供更多证据。
12:00 UTC,食堂人不多。
林珑端着沙拉坐在靠窗位置,翻出陈砚的联系方式 —— 这是入职时老教授偷偷给的,说 “遇麻烦可找我”。
她犹豫许久,终究未拨号 —— 不愿将老教授牵扯进来,更不想他因自己再次受打压。
饭后回到实验室,林珑开始准备汇报 PPT:每一页都附数据图表与验证结果(GOES 粒子计数图、卫星姿态误差图、200 组参数偏差对比图);VDF 场推导拆分为分步公式,每步标注参考文献(CODATA 2024 真空常数、陈砚 1998 年论文);还加入 “后续观测建议”—— 用 FAST 射电望远镜监测 3I 的 1.420GHz 信号(参考 Wow! 信号特征),用南极冰立方中微子望远镜寻找 0.4TeV 关联信号(参考陈砚论文预测),既科学又不过激。
13:30 UTC,艾米丽带回热可可:“喝点暖暖身,下午别紧张。
马克在食堂问我报告进度,我答‘快好了,整理附录中’,他没多问。”
林珑接过杯子,温度透过掌心传来,稍许安心。
“准备得差不多了。”
她打开 PPT,“帮我看看需修改的地方。”
艾米丽坐下细看,指腹点在 “VDF 场推导” 页的公式:“这里的真空介电常数,最好标注 CODATA 2024 推荐值,更严谨 —— 马克肯定挑细节毛病。”
林珑立刻补充,又指着 “后续观测建议”:“冰立方部分要不要删?
毕竟还没联系张野。”
“别删。”
艾米丽摇头,“提冰立方显得建议更全面,非单一猜想 —— 马克会觉得你考虑周到。”
她又指 “多卫星数据对比图”:“把 STEREO-A/B 的观测角度、卫星距离标清楚,说服力更强。”
13:55 UTC,林珑关掉 PPT,深吸一口气。
拿起文件夹时,指节因用力泛白 —— 她想起昨日凌晨 AR3514 耀斑消失时的屏幕,那片停滞的日冕如宇宙的警告;想起排除 12 种干扰时,每组数据带来的坚定;想起母亲说的 “扎得深”。
“别害怕。”
艾米丽轻声说,“你的数据与模型都没错,这就够了。”
两人沿走廊走向马克办公室,脚步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。
林珑的心跳渐快,握紧文件夹边缘 —— 推开门时,马克正坐在宽大办公桌后,面前放着未动的咖啡,电脑屏幕显示 AR3514 的日冕成像图。
“坐。”
马克放下笔,指了指对面椅子,“林,AR3514 的情况怎么样?
数据核实清楚了?”
林珑将文件夹推过去:“马克主任,我己排除 12 种干扰因素,确认耀斑消失非偶然。
这是《VDF 场干预日冕活动的初步证据》,含观测结果、干扰排除、理论推导,所有数据经 SOHO、STEREO-A/B 三卫星验证,误差 < 0.01 角分。”
马克拿起文件夹,没有打开封面,紧盯着标题皱眉:“VDF 场?
你在开玩笑?
标准模型里没有这个场,你是创造新物理概念来解释观测误差?”
“不是误差,马克主任。”
林珑挺首脊背,“4.2σ 偏差,12 种干扰均排除(仪器、传输、宇宙射线等),多卫星数据一致,且停滞区域与 3I 轨道同步移动(误差 < 0.1 角分)—— 这些非误差能解释。
VDF 场基于量子场论推导,非凭空创造:我引用 CODATA 2024 真空常数(ε₀=8.8541878128×10⁻¹²F/m),还有陈砚 1998 年论文,他预测该场能量密度 10¹²-10¹³J/m³,我们计算的 1.2×10¹²J/m³ 正处此区间。”
“3I/Atlas?”
马克的眼神骤然锐利,“你把星际彗星和太阳耀斑联系起来?
林,我警告过你,别学陈砚沉迷无根据的幻想!
3I 只是普通彗星,NASA 声明说得很清楚 —— 反照率低是因彗核含碳量高,非引力变速是因挥发性物质释放,只是我们尚未观测到!”
“但它没有彗尾!”
林珑的声音稍提,“普通彗星靠近太阳时,彗核冰物质会升华形成彗尾,3I 距太阳仅 0.8AU,却无任何彗发或彗尾迹象 —— 这不符合彗星的太阳辐射压阈值与冰物质升华温度!
且它的轨道投影恰好对应 AR3514 异常区域,同步移动,这也是巧合?”
她打开手机调出轨道参数图,“您看非引力加速度的方向,始终指向太阳磁层顶,数值随日地距离缩短增至 1.2×10⁻⁹m/s²,这是探测器的轨道修正特征,非彗星随机行为。”
“巧合!”
马克的指节叩击桌面三次,咖啡溅出,在报告封面晕开深色,“林,你是熬夜糊涂了!
宇宙中的巧合多如牛毛,你要把每个都归为‘外部干预’?
这份报告不能提交,你必须重写,将异常归因于仪器临时故障或模型参数偏差,否则……否则调我去行政部门?
或吊销签证?”
林珑打断他,“马克主任,科学不是您定义的玩具,数据不会说谎!
4.2σ 偏差意味着随机误差概率 < 0.006%,这是统计学‘确证’,不是‘巧合’!”
艾米丽赶紧拉她的袖子,示意克制。
马克的脸色铁青,盯着林珑许久,翻开报告看了几行,又合上。
“报告我留下。”
他的声音冷如冰,“会交给评审委员会判断是否符合科学规范。
在此之前,不许对外透露 AR3514 异常,也不许再分析 3I 数据,明白吗?”
林珑咬紧嘴唇 —— 她清楚 “评审委员会” 的构成:三名是马克的老部下(经费依赖其审批),两名是接受 NASA 资助的教授(研究关联 “航运红利” 课题),报告大概率会被驳回。
“…… 明白。”
她低声说。
走出办公室,走廊阳光刺眼。
艾米丽轻叹:“别难过,至少报告交上去了,总会有人看到。”
她塞来一枚 U 盘,“里面是核心数据备份,藏好,别让马克找到。”
林珑接过 U 盘放进贴身口袋,想起背包里的硬盘 —— 加密版报告与原始数据都在里面。
就算报告被驳回,她也能联系陈砚、张野或中国 FAST 团队,总有愿意正视数据的人。
回到实验室,林珑打开私人邮箱,撰写邮件给张野的私人地址 —— 收件人是陈砚留的,标题为 “2025.10.29 太阳异常与 3I/Atlas 关联猜想 —— 附 VDF 场推导与中微子探测请求”。
她附上精简版报告(删除 “戴森网” 表述,保留科学推导与多卫星数据),还有 AR3514 与 3I 轨道同步移动的图表,最后写道:“张教授您好,我是 NASA 太阳物理部林珑,陈砚教授曾提及您的冰立方研究。
此次太阳耀斑异常与 3I 轨道高度同步,推测可能伴随 0.4TeV 中微子信号(参考陈砚 1998 年论文),恳请协助验证,盼共享数据。”
点击 “发送” 的瞬间,林珑仿佛听见了宇宙中的轻微回响 —— 在沉默的日冕里,在追寻真相的心底。
她前路阻力重重,却不会放弃。
14:30 UTC,手机收到了张野的自动回复:“邮件己收到,正分析近期冰立方数据,若有 0.4TeV 中微子信号,会第一时间联系。
陈砚教授曾与我提及‘戴森网的中微子技术签名’,期待进一步合作。”
看到 “戴森网的中微子技术签名”,林珑的眼睛瞬间亮了 —— 陈砚并未骗她,这个张野真的在研究这个方向。
她握紧了手机,盯着屏幕上 AR3514 的暗斑,那片区域就像是在等待中微子数据的验证,等待着真相被揭开。
实验室的冷却系统依旧嗡鸣,林珑走到第 3 段管道接口处,按艾米丽的提示抠开暗格,将私人硬盘放入 —— 这个微小空间,成了守护真相的秘密据点。
回到工位,她开始整理 “应付用” 数据:删除 VDF 场推导,去掉 3I 轨道图,仅保留基础观测数据,还故意加入 0.1% 振幅的噪声,让异常看似仪器波动。
这是权宜之计,却能为联系张野争取时间。
窗外阳光西斜,同事陆续下班。
林珑看着屏幕上的基础数据,觉得自己如日冕中的微小粒子 —— 力量微弱,却在抵抗 “体制磁场” 的束缚,向真相移动。
她想起陈砚的话、母亲的银杏叶、张野的回复,心底的坚定如藤蔓生长。
冷却系统的嗡鸣中,阳光在地板投下细长光斑。
林珑知道,关于真相的战斗才刚开始,但她不再害怕 —— 因为她不是一个人,还有陈砚、张野,还有无数坚守科学的人。
相关推荐:
丹曦(唐念林素)热门网络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丹曦(唐念林素)
丹曦(唐念林素)热门完本小说_最新小说丹曦唐念林素
丹曦(唐念林素)免费小说在线阅读_在线阅读免费小说丹曦(唐念林素)
手札铺陈安陈安热门的小说_免费小说手札铺(陈安陈安)
陈安陈安(手札铺)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手札铺完整版免费在线阅读
陈安陈安(手札铺)免费阅读无弹窗_手札铺陈安陈安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
极速王座(蒙欣卢亚斯)热门小说_《极速王座》最新章节在线阅读
极速王座蒙欣卢亚斯小说完结_免费小说全本极速王座(蒙欣卢亚斯)